广州“十三五”回顾
一个月之后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迎来正式发布两周年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十三五”期间,广州始终保持着“敢饮头啖汤”的改革活力 ,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闯新路 ,紧紧扭住大湾区建设的“纲” ,充分释放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 ,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四个出新出彩”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记者盘点了广州在推动大湾区合作中的六大关键词:规则对接、科技创新 、交通枢纽、产业协同 、广深联动 、民心相通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 ,广州正扬帆起航 ,朝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不断迈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
关键词1 :规则对接
规则对接推动要素资源在湾区内自由流动
如何实现粤港澳制度规则相互衔接 ,将制度差异变成制度优势 ,是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从去年年初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2020年1号文出台《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到8月《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并由省政府印发实施 ,再到9月广州出台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66条措施……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政策顶层设计方面,广州可谓动作连连 。
当中,进一步深化与港澳规则对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也成为一系列政策顶层设计的重要突破口。对标国际标准,借鉴港澳经验 ,广州先后实施营商环境1.0 、2.0和3.0改革 ,并于近期《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获评“标杆城市” 。加快推进职业资格互认,实现对港澳职业资格(工种)认可由22项增至32项,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越来越多港澳人士选择广州作为他们逐梦大湾区的起点。
规则对接,带来了人流、物流 、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在这座城市的南端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建设开启了“倒计时”模式,项目一期工程将于2022年3月31日实现全面完工 。
关键词2:科技创新
正形成定位清晰 、高度密集 、先进高端大科学装置集群
借助来自广州的“超级算力”——“天河二号” ,香港科技大学甘剑平教授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新的三维高分辨率中国海多尺度海洋环流模型 ,首次把三层环流的奥秘展现在世人面前。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共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范例。
随着明珠科学园正式动工建设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正式动工 ,广州正着力构建以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为引领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柱、重大科技基础设施(4个)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 、省实验室(4个)为原始创新主力军、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具有广州特色的“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硬核”布局 。
关键词3:交通枢纽
加快构建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2018年9月 ,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从香港西九龙站至广州南站最短运行时间为47分钟 ,标志着穗港“一小时”交通圈正式形成 。2019年,穗莞深城际新塘至深圳机场段正式开通运营,成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之一 。2020年1月,香港居民来广州可以用港版“支付宝”扫码乘公交了 ,同年9月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 ,11月,穗港澳直升机机场一期建设已完成并开始试运营。
当前,广州正着力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 。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20年版)》获国家民航局批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于2020年9月底开工建设。加快建设广州临空经济示范区 ,协同港澳大力发展飞机维修、高增值货运、高端商贸 、飞机融资租赁 、通用航空等临空产业。着力加快国际航运枢纽建设 。广州港深水航道扩宽工程全线建成投产 ,南沙港区至珠江口全长66.6公里航线由243米拓宽至385米 ,航道通航效率大幅提升 。南沙港区四期 、南沙港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等重点项目陆续开工。
关键词4 :产业协同
携手港澳把握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新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背景下 ,广州开发区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机遇,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再工业化”,推动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发展 ,携手香港在此共建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智造合作区启动建设一年多来 ,穗港产业协同合作更加紧密。目前 ,广州开发区港资企业超过2100家 ,累计投资超300亿美元 ,年产值超千亿元。
当前,广州正携手港澳把握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新机遇 。2020年初,广州出台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22条措施,举全市之力推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获批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城市 ,启动建设国家车联网先导区 ,“5G+北斗”产业竞争力国际领先 。加快建设省人工智能产业园、广州5G产业园 、广州区块链研究院 。
关键词5 :广深联动
广州都市圈合作深化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双城”联动 ,深化广深战略合作 。基于广深发展水平相若 、城市地位相当的特点 ,广深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协同、营商环境等方面互学互鉴、共建共享 、强强联合,共同服务和支撑全省全国发展 。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服务基地成立 ,广州开发区与深交所合作发行全国首个纯专利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共建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
极点驱动 ,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 。基于广佛发展连绵一体、同城基础较好等特征 ,广佛正发挥国内唯一“双万亿级”同城化城市优势 ,深入推进两市全域同城化,激发大湾区广佛极点强大动能 ,支撑广佛同城化在全国同城化实践中持续走前列 :广佛地铁东西分别延伸至广州沥滘和佛山新城东 ,全长38.9公里,日均客运量超50万人次 ,成为两市人民通勤往来的大动脉。
携领带动 ,推进广清深度一体化 。基于广清发展阶段差异和清远人力土地资源丰富等特点,广清将通过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模式,将清远打造为广州市优化产业布局的重要目的地。融合互动 ,加强与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合作。基于广州横跨珠江两岸的区位优势,深化与东莞、中山等城市合作 。一体协同,打造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 。基于云浮 、韶关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和肇庆生态资源丰富优势,建设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 。立足经济圈基础 ,谋划打造广州都市圈。
关键词6 :民心相通
深化民生领域融合发展,穗港澳三地“心联通”
深化三地民生领域融合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往交融“心联通”是民心所向 。
为了让港澳青年来到广州创新创业 ,广州落实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五乐”行动计划 ,市区两级累计制定15个配套方案和实施细则。南沙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园开园,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总部基地投入使用 ,天河港澳青年之家荣获“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目前 ,全市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4个 ,落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企业)546个 ,并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
另外,广州高品质打造穗港澳三地交往交融品牌 。上线运营“新花城”穗港澳频道,举办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系列活动 ,持续推动三地青少年交往交流 、交心交融。
熟读“十三五”
4个
广佛携手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与健康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32项
实现对港澳职业资格(工种)认可由22项增至32项
14万人次
广州已开通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线路12条 ,累计发送旅客14万人次
10亿元
广州建成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4个 ,落户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企业)546个 ,并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港澳青年创业基金
超千亿元
广州开发区港资企业超过2100家,累计投资超300亿美元,年产值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