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狮贵宾会··(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2025年3月7日
广州“十三五” GDP增约1/3
日期 :2021年02月19日 15:36:55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 ,广州扬帆起航,力争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广州“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 ,广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数据显示 ,预计广州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万亿元以上 ,比2015年的1.8万亿元增加了约1/3 。

2019年 ,广州汽车产量292万辆 ,居全国第一 ;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居全球第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事业单位4982家 ,居全国第一 ;广州碳交所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69亿吨 ,排名全国第一……一串串“第一”的成绩 ,也为广州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吸引了全国乃至全球人才“孔雀东南飞”。

凡是过往 ,皆为序章 。如今的广州 ,国内外创新“领头羊”纷纷在这里加大发力布局,各种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夯实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将广州与深圳 、香港组合 ,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 ,排名全球第2位 。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 ,广州扬帆起航,瞄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不断前进,力争在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 ,争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

 

数读“十三五”

 

292万辆

2019年,广州汽车产量292万辆 ,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 。

637.47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37.47亿元,同比增长8.3% 。

6.95万件

      至去年11月底,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6.9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4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

第2位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将广州与深圳、香港组合 ,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 ,排名全球第2位。

产业

汽车产量居国内城市第一

      中国共产党广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 ,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4万亿元以上。而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2015年,广州市实现GDP18100.41亿元 。相比之下,2020年广州GDP比2015年增长了约1/3 。

       这背后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结果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汽车产业是广州制造的第一支柱产业 。广州是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 、国家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目前 ,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首批培育对象 。

       2019年 ,广州汽车产量292万辆 ,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一 ;实现工业总产值5461亿元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4%。目前 ,广州已形成了东部、南部和北部三大汽车产业集群 。

创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去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8.3%

       创新是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最好的抓手。“十三五”以来,广州密集出台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数字新基建 、5G 、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 、信创、区块链、工业软件等多个细分产业专项政策 。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37.47亿元 ,同比增长8.3% 。

       超高清视频和新型显示产业呈现“新优势” ,依托千亿级新型显示产业发展优势 ,积极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 ,初步形成覆盖摄 、采、编 、存 、传 、显的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 ;广州市显示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4K板卡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4K电视产量全国居前;在印刷显示、超高清超高速摄录设备研发方面实现多项全国首创、世界领先 ,聚华印刷及柔性显示中心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预计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超2500亿元。

       广州集成电路产业实现“新突破”。实施“穗芯”计划,推动粤芯12英寸晶圆项目顺利投产,填补我省制造业“缺芯”空白。在集成电路设计、封装测试等领域引进培育安凯微电子 、慧智微电子 、昂宝电子 、兴森快捷等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相关产值近300亿元 。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新成长” 。软件产业是广州的优势产业,名列全国八个“中国软件名城”之一,先后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 、全国首个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 。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30亿元发展到2019年的4283亿元 ,增长了140倍 ,连续1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速 。近年,7家企业跻身2019年国家软件百强 ,8家位列全国互联网百强 ,39家企业成为国家规划布局重点软件企业 。培育了网易 、微信 、唯品会 、酷狗、虎牙 、欢聚时代 、北明 、中望龙腾等一批全国龙头企业 。

      广州还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新平台”,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先导区 ,工业互联网生态环境走在全国前列 ,工业互联网资源居全省第一 。广州先后引进了树根互联、阿里云 、航天云网、海尔科技等20多家国内知名平台 ,初步建成了以树根互联等国家级双跨平台和百布网等行业独角兽平台为代表的平台支撑体系 。全面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上云上平台”比例达40% 。

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

企事业单位数量居全国第一

       创新元素在广州不断聚集的背后 ,是有一张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网作为支撑。

       “十三五”时期,广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日趋完善 ,全市39个部门共同签署《关于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 ,初步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构建司法、行政 、海关 、仲裁 、人民调解有机衔接、相融互补的多元化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广州知识产权法院 、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 、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 、中国广州花都(皮革皮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广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积极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作用。全市各区推进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与保护工作站 。全市拥有知识产权调解机构62家 、仲裁机构5家、快速维权及援助机构28家 。不断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开展针对专利 、商标、版权和打击侵权假冒系列专项行动 ,查办一批大案要案 ,有效震慑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2016年至2018年全国专利行政执法绩效考核中,广州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第一 。

“十三五”时期,广州知识产权创造各项指标实现较高增速,部分核心指标在全国保持前列水平。

       至2020年11月底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量6.95万件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5.4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累计8923件 ,年均增长27%。全市有效商标注册量143万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量1713件 ,中国驰名商标14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 ,地理标志商标12件 ,集体商标25件 。全市作品著作权(含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累计36.7万件 ,年均增长15% 。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171家 ,省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69家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认证企事业单位4982家 ,数量居全国第一 。全市累计获得中国专利奖169项,获广东专利奖138项 。

数字经济

广州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首次将广州与深圳 、香港组合,形成“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广州2017年排名63位 、2018年排名32位、2019年排名21位) ;“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排名从2018年全球第25位跃升至2020年第15位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排行榜 ,广州超越杭州,在全国72个创新型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上升至第二 。

      展望“十四五” ,未来更加可期 ,广州将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核心区,强化国家级、省级等重点产业平台辐射带动作用,塑造“一核引领 、一廊贯通(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三区驱动(广州开发区 、南沙开发区、增城开发区)、多园支撑(开发区-价值创新园-市区重点产业园区-村级工业园)”空间新格局。聚焦汽车 、软件和信创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十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培育若干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

      未来,广州将全面建成“两城两都一高地”(智车之城、软件名城 、显示之都、定制之都 、新材高地) ,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打造全球数产融合标杆城市 。

美狮贵宾会·